本科提升 如何提升本科教育水平?抓“翘课”最管用!

admin 310 2023-10-01 11:02:43

京领特邀专家

本科提升_本科提升研究生学历的途径_本科提升研究生学历

本科、硕士毕业于北大,博士毕业于哈佛,读博时获得四年哈佛校长奖学金,曾为世界银行、英国救助儿童会等机构提供教育相关咨询。

郭娇博士曾经对近国内3万名毕业生开展调查,试图寻找大学生翘课与未来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就这一问题京领特别邀请郭娇博士来分享她在调查过程中的收获。鉴于访谈深入,内容丰富,我们特将本次访谈分为上下篇。

以下为访谈(上)全文:

国内学生翘课要比国外多吗?

相对于中小学阶段,翘课行为在高校更为普遍,根据国内研究人员对附件三所大学的调查显示,68%的学生有过逃课经历。在对湖北与四川两所本科的调查表明,约30%的学生自我报告每周逃课3次及以上。国外高校也面临相似挑战。研究人员对日本一所中等规模私立大学的英语必修课开展研究,发现翘课比例为13%。调查美国一所大型公立高校的经济课,逃课率高达27%。这些调查结果突出了翘课现象的覆盖面广,且部分学生出现频繁的翘课行为。遗憾的是以上调研都局限在个别地区的个别高校,样本量小,无法反映国家层面的整体现状。所以无法将国内与国外全面对比。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学生翘课?是因为懒惰?

翘课现象的成因较为复杂,既有学生的时间管理等个人特征,也有老师的教学设计等课堂环境。究竟哪些因素导致大学生产生了翘课行为?有学者归纳出常见翘课理由如下:学生认为翘课不会影响成绩,教师不关心到课情况,课程内容可通过其它渠道掌握,学生熬夜导致睡眠不足,教师讲课单调,学生把时间用在自己更喜欢的其它学习任务上,等等。还有学者发现男性、高年级、有兼职工作以及具有外向型人格的大学生更容易翘课。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大学生翘课未必都是非理性行为。在学习技术不断革新、学习资源不断丰富的当下,大学生或许会选择各种替代方式(网络公开课等)来主动学习。

翘课会给学生们带来哪些影响?

从影响上看,现有研究的关注点集中在翘课行为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联。研究人员们在美国一所大学的经济课上规定期中成绩低于平均分的学生必须到课。这些学生的期末成绩反超了原来领先的同学。然而,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尺不能停留在一个分数或一纸证书。从长远影响来看,当毕业生进入职场之后,其薪资水平、就业满意度以及工作稳定性等职场表现更是检验培养质量的“试金石”。从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角度来探究翘课行为的长期影响的研究目前非常必要,类似的研究能对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及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您的研究方向?

我的研究主要是面向毕业一到六年的大学生,尤其是来自中西部地区普通院校的本科毕业生,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调研。在剔除IP地址重复、应答时间异常等个案,最后用于数据分析的有效问卷共29601份。

大学生翘课是普遍现象吗?

事实上,不是的。我发现大学生里从不缺课的占1/4,常常翘课的仅3%。具体说,我在调查问卷里提出了一些对应的具体问题,如:“请对自己在读期间总体的缺课状况进行评价:1常常缺课,2偶尔缺课,3几乎不缺课,4从不缺课。”这四类群体在样本里各占3%,32%,40%以及25%。常常翘课的学生仅占少数(不到5%),大多数学生都是偶尔缺课或几乎不缺课,还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从不缺课。

本科提升_本科提升研究生学历_本科提升研究生学历的途径

什么样的学生更爱翘课?

我们并没有给翘课的学生贴标签,但是从调研数据来看,农工阶层子女等弱势群体更少翘课,与之对应的是来自东部地区、城市生源、就读于研究型大学(原“985”或“211”高校)、理工学科以及父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男性大学生,更多存在翘课行为。举例来看,父亲职业为专业技术人员(如科研人员、教师、医生、工程师、律师、军人等)的大学生,相比农工阶层子女(父亲职业为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翘课更多。

本科提升研究生学历_本科提升研究生学历的途径_本科提升

翘课对他们未来发展有影响吗?

我的研究中也包括了对学生就业质量的分析,主要是从薪资水平、职业流动和就业满意度这三个维度,并探索翘课行为对职业发展的长期影响。这次调研的数据表明,毕业一到六年的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翘课行为越多,毕业之后的薪资越高,就业满意度越低,跳槽越频繁。对比“常常翘课”与“从不翘课”这两类学生群体,他们当前的年薪、跳槽次数以及对就业现状的整体满意度都存在显著差异。

本科提升_本科提升研究生学历的途径_本科提升研究生学历

编者:在最后郭博士还与我们分享了她对“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的意见,探讨了高校到课制度的设计思路,以及如何避免大学生隐性逃课等问题。相关内容京领新国际将会陆续发出。

上一篇:考研专业解读:最易混淆的考研相似专业
下一篇:已是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返回顶部小火箭